(1)完善文化基础设施。全区建成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、20个乡镇电影院、110个阅报栏、104个村广播室和文化活动室和信息资源共享室、61个社区书屋、372个农家书屋,文化站配备服装道具、乐器、音响等器材。建成29个镇乡文化城域网,20个农村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,104个村级文化广场,高清互动电视用户达到6万户,实现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区域全覆盖。广播村村响达100%。
(2)培育农村文化队伍。全区文化工作从业人员600余人,拥有固定民间文艺社团4个,演出人员200余人,群众自发组织的艺术团队60余支。区文广新局每年对文化站长、村农家书屋管理员、文化志愿者、文艺爱好者定期培训,内容涵盖摄影、声乐、器乐、舞蹈、曲艺、群文组织、非遗保护、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,年均开展活动8场次。
(3)促进文化信息共享。通过广播电视、公益电影、农家书屋、信息共享室推动农村文化信息共享。利用《巴州新闻》《零距离》《十分关注》等电视专栏加大农村文化宣传。充分发挥乡镇电影院和固定电影放映点的作用,加大农业科技、安全生产、法制宣传等为内容的农村电影公益放映,2018年计划完成公益电影放映4872场次,达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。
(4)开展群众文化活动。全区80支基层文艺队充分利用节庆、假日,积极开展老年秧歌、曲艺广场舞、周末剧场等群众文化活动,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。组织“送欢乐、下基层”“送廉政文化下乡”等主题教育活动53场次,开展“科技、文化、卫生、法律”四下乡活动126场次,举办写春联、书画、摄影等活动80场次,指导乡镇开展“化成李花节”“水宁寺采摘节”“三江龙舟节”“清江文化旅游节”等乡村特色文化节活动,服务基层群众近30万人次。(审核:谭守学)